“早期北京话研究书系”之《清末民初北京话语词汇释》
聊聊早期北京话
早期北京话我们主要指清代以来的北京话。这一时期的北京话有独特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,于中华文化、历史有特别的意义。
一者,这一时期的北京历经满汉双语共存、双语互协而新生出的汉语方言——北京话,她最终成为我国民族共同语(普通话)的基础方言。这一过程是中华多元一体文化自然形成的诸过程之一,对于了解形成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关系的具体进程有重要的价值。
二者,清代以来,北京曾历经数次重要的社会变动:清王朝的逐渐孱弱、八国联军的入侵、帝制覆灭和民国建立及其伴随的满汉关系变化、各路军阀的来来往往、日本侵略者的占领,等等。在这些不同的社会环境下,北京人的构成在发生着变化,北京话和京味文化也随之不断变化。
而近几十年来,各种新的传媒形式不断涌现,外来西方文化和国内其他地域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强烈,北京地区人口流动日趋频繁,老北京人逐渐分散,老北京话已几近消失。
因此,有许多老北京话,现代人已经不明其意了。我们举几个例子:
看不明白也听不懂
看不明白也听不懂
摆请儿
放尺窝儿
扫营儿
詹音
拨什户
❖01
摆请儿 为说和双方矛盾而摆的宴席。
02
放尺窝儿
让尺。北京风俗,卖布时,要多给一点儿。
03
扫营儿
把所有的东西都搜罗一遍。
04
詹音
武官,相当于现在军队的“……长”,分为四等。
★05
拨什户
旗里最下层的官员,正六品。管文书、
饷银等。
看得明白,听不懂
发现
零钱
马钱
马甲
❖01
发现 出现。
02
零钱
小费。
03
马钱
出诊费。
04
马甲
骑兵,又称骁骑。
这些语词都是清末民初时期的北京话。通过这些语词,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北京话,也可以对当时北京社会生活有一定的了解。例如:
旗人的亲属称谓和我们不同:
奶奶是母亲,大大是大妈,太太是祖母。
那个时代,因身份不同,大家说话时也有各式各样的称谓:
在和官员说话时,没有官职的旗人要自称“旗人”,民人男子要自称“小人”或“小的”,未婚女子自称“民女”,已婚女子自称“民妇”;
大家称呼县官时,身份不同,称呼也不同,绅士和有功名的人是“老父台”或“老公祖”,平民是“大老爷”等。
▼ 这些有趣的内容,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
《清末民初北京话语词汇释》
清末民初的北京话口语中有许多词汇,现在人已经不懂,作者从当时的报纸、白话小说中挑选出三千多词汇做出注释。
1. 反映当时北京社会生活的语词,例如:摆请儿、钱粮、扁方儿、拉翅、官医院、施医院、济良所、茶室等。
2. 现在老北京人还在使用的北京话,但外地人,甚至新北京人也不懂的语词,例如:底根儿、点手儿、犯死凿儿、跟手儿等。
3. 当时在北京通用的满语译音词,例如:詹音、拨什户等。
4. 当时的行话以及江湖黑话,例如:杵(钱)、盘儿(脸)等。
5. 当时的外语音译词,例如:皮酒(啤酒)、德律风(电话)等。
6. 当时的称谓。例如旗人的亲属称谓:奶奶(母亲)、大大(大妈)、太太(祖母)。因身份不同,说话时有各式各样的称谓,例如,在和官员说话时,没有官职的旗人要自称“旗人”,民人男子要自称“小人”或“小的”,未婚女子自称“民女”,已婚女子自称“民妇”;对县官的称呼,绅士和有功名的人是“老父台”或“老公祖”,平民是“大老爷”等。
7. 同一个词,现代的意思和当时已经不同,例如:发现(出现)、告白(启事、广告)、简直(直接)、零钱(小费)、马钱(出诊费)等。
所以,这是一本反映当时生活风貌的语词汇释书,是一本研究早期北京话的案头工具书。
作者简介
援引王洪君教授对刘一之教授的介绍:“刘一之教授现在在日本的大学任职。她是道地的老北京人,老北京话非常地道,也非常了解老北京文化。她曾经是《汉语方音字汇》北京话部分的核对人,经王福堂老师鉴定,她的北京话相当于现在90多岁的老北京。刘一之教授是“三北”出身,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学士、硕士、博士。”
矢野贺子教授与刘老师现均就职于日本岐阜圣德学园大学,二人共同研究早期北京话,共事多年。
图书信息
书名:清末民初北京话语词汇释
书号:978-7-301-29781-0
作者:刘一之,[日]矢野贺子 校注
印张:44.25
定价:178.00 元
可扫码购书
往期回顾
丛书总介绍丨“早期北京话珍本典籍校释与研究”丛书出版
朝鲜卷介绍丨朝鲜日据时期汉语会话书汇编
西人卷介绍丨西人北京话教科书汇编
正音文献介绍丨清代官话正音文献
京味儿小说介绍丨清末民初京味儿小说书系
《十全福》介绍丨《十全福》
日本卷介绍丨日本北京话教科书汇编
时评书系介绍丨清末民初京味儿时评书系